亚州成a人在线观看日本_亚洲精品日韩精选_97资源碰碰碰碰久久久久_国产高清无码97在线

【合陽歷史名人】曠世伯樂雷簡夫/文·雷強民
發(fā)表時間: 2018-08-22來源:

雷簡夫
        雷簡夫(1001—1065),字太簡,陜西合陽人。曾祖父雷德驤,北宋趙匡胤開國功臣。祖父有鄰、有終,父親孝先等都是北宋名臣。一個家族四代、五位杰出人物《宋史》有載。
        簡夫知雅州(今四川雅安市)時,嘉祐元年(1056)春日,眉山人蘇洵攜文數篇,帶兩個兒子到雅州,拜謁雅州知州雷簡夫。

《合陽歷史名人雷簡夫》首發(fā)式
        雷簡夫一薦益州太守張方平:
        1、“簡夫近見眉州蘇洵著述文字,其間如《洪范論》真王佐才也,《史論》真良史才也。豈惟西南之秀,乃天下之奇才耳” (譯文:我近來看到眉州人蘇洵的著作,他寫的《洪范論》真有輔佐帝王的才能;他寫的《史論》真正能擔任好的史官。這不單是西南方的優(yōu)秀人才,真算得上天下的奇才啊?。?/div>
        2、“用之則為帝王師,不用則幽谷一叟耳。”(譯文:任用他可以擔任帝王的師傅,不任用他就成了深山野溝里一個普通老頭子。)
        3、“愿明公薦洵之狀,至于再至于三,得其請而后己,庶為洵進用之權也”。(譯文:期望您推薦蘇洵的奏折一次不行二次,二次不行三次,直到批準重用為止。這才是蘇洵能否進用的關鍵?。。?(見邵博《聞見后錄》卷15)

《合陽歷史名人雷簡夫》一書
        雷簡夫這種禮賢下士,識才善舉的精神,勸張方平為朝廷再薦蘇洵使蘇家父子遇到引薦之人。
        張方平,謚"文定",北宋大臣,官拜參知政事(副宰相)

《合陽歷史名人雷簡夫》首發(fā)式
        嘉祐二年(1057)3月,三蘇父子至成都,拜別張方平,表示將送二子入京應試。蘇洵父子攜張方平致歐陽修,雷簡夫致歐陽修、韓琦推薦蘇洵的信離開成都,經閬中,出褒斜谷,過長安、澠池,于5月抵京師開封。8月舉進士于京師,兄弟皆中進士。
        韓琦,字稚圭,自號贛叟,相州安陽(今河南安陽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詞人。
        雷簡夫上書宰相韓琦信說:洵“有王佐才” (譯文:我看了他寫的《洪范論》,才知道他有輔佐帝王的才能。)
        “得史遷筆” (譯文:看了他寫的《史論》,認為他掌握了司馬遷寫《史記》的筆法。)
         “譏時之弊”(譯文:再看了《權書》十篇,確能真實的反映出時代的弊病。)
         “皇皇有憂天下心” (譯文:流露出他急切地憂天下之憂的思想感情。)
        “會今春將二子入都謀就秋試,幸其東去,簡夫約其暇日,自袖所業(yè)求見節(jié)下,順加獎進,則斯人斯文不為不遇也”(譯文:適逢今年春天,他帶兩個兒子蘇軾、蘇轍進京,想參加仲秋的鄉(xiāng)試。幸好他要東行到京都,我建議叫他在空暇時拿上文章來拜見您,如果您能順便給予鼓勵與推薦,那么,能寫下這樣好文章的人才,不能說不會遇到好機會啊!)
        歐陽修,字永叔,號醉翁、六一居士,漢族,吉州永豐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)人,北宋政治家、文學家。
        雷簡夫并不就此止步,三薦三蘇,進而上書文壇領袖歐陽修:
         “伏見眉人蘇洵年逾四十,寡言笑,淳謹好禮,不妄交游。嘗著《六經》、《洪范》等篇十論,為后世計。張益州(張方平)一見其文嘆曰:‘司馬遷死矣,非子吾誰與?’簡夫亦謂王佐才也。嗚呼!起洵于貧賤之中,簡夫不能也,然責之,亦不在簡夫也;若知洵不以告人,則簡夫為有罪矣。”(譯文:因為我發(fā)現眉州人蘇洵已年過四十,他寡言鮮笑,淳厚嚴謹,很講究禮節(jié),又不隨便亂交朋友。他曾經寫下《六經》、《洪范》等十多篇論文,都是為國家后世人著想。益州知府張方平見了他的文章感嘆地說:‘司馬遷死了,沒有你,我能再和哪一個交往啊”!簡夫認為蘇洵是輔佐帝王的優(yōu)秀人才。唉呀,把蘇洵從貧困中提拔起來,我是無能為力的。至于責任嗎,也不在我身上。假使我知道有蘇洵這樣一個人,卻不提出來,那就是我的罪過呀。)
         “恭維執(zhí)事職在翰林,以文章忠義為天下師,洵之窮達,宜在執(zhí)事。向者,洵與執(zhí)事不相聞,則天下不以責執(zhí)事。今也讀簡夫之書,既達于前,而洵又將東見執(zhí)事于京師,今而后,天下將以洵責執(zhí)事矣,”(譯文:我很恭敬地認為您的職位是主管翰林學士的,以文章的超越和作為的忠義做天下的表率。蘇洵的重用與否,應該由您出主意。以前,蘇洵不認識您,您也不知道有他這個人,天下的人們當然不會因這件事而責備您;今日,您讀了我的信,這是您知之于前,蘇洵又要來京城拜見您,從今以后,天下人會以蘇洵重用與否這件事常常要您負責任啊!)
        經簡夫舉薦步入仕途的蘇家父子,都是愛國者、主戰(zhàn)派、革新派,盡管經歷坎坷,但在詩詞文賦諸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,成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文學革新的主將。蘇洵著有《嘉祐集》二十卷。其文說古論今,縱橫評說,長于分析,很有氣勢,代表作有《六國論》。蘇軾著有《東坡七集》一百一十卷,他以豐富的創(chuàng)作實踐,繼承發(fā)揚了歐陽修等人的事業(yè)和成就,完成了文學革新運動,奠定了北宋文學。詩歌意境新、筆力壯、變化多。詞作視野開闊,想象豐富,筆力奔放,雄健豪邁,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學鼎盛時期的成就。蘇轍著有《欒城集》等九十六卷,其文“汪洋澹泊。深醇溫粹,似其為人”。均被列入“唐宋八大家”,世人并稱“三蘇”,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宋人邵博所著《聞見后錄》說:“眉山老蘇先生里居未為世所知時,雷簡夫太簡為雅州,獨知之,以書薦之韓忠獻、張文定、歐陽文忠三公,皆有味其言也。三公自太簡始知先生。”(譯文:眉山蘇老泉先生在家鄉(xiāng)時,人們都不知道,惟獨雅州知州雷簡夫卻知道。他為了推薦蘇洵,曾經給北宋名臣韓忠獻(韓琦)、張文定(張方平)、歐陽文忠(歐陽修》分別寫信,信寫得有意味、有分量。三公因看見雷太簡寫的信,才知道蘇洵。)
        雷簡夫盡心竭力薦“三蘇”,雖屬文壇佳話,但卻鮮為人知。我們今天紀念這位杰出的伯樂,不僅可以彌補中國文學史之不足。更重要的是要像雷簡夫那樣,獨具慧眼,善于發(fā)現、勇于舉薦和大膽起用人才,弘揚伯樂精神,以適應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需要。
【和諧中國網·和諧書院】投稿
  郵箱:731590068@QQ.com
  微信:131 4145 7599
【弘揚正氣  傳播文明】
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